中巿~大里區.大里杙老街.林家洋樓(慶源堂).福興宮.七將軍廟
大里杙老街上的街屋有一個主要特色,就是採亭仔腳式的街屋,其街屋有分
成前段的軒亭與後段的商店及住家,彼此屋頂並不相屬。
大里杙老街範圍包含新興路將軍二巷、福興街三巷、福興街、大里街等,著
名的鹹菜巷、慶源堂、倒哉老榕樹都可一窺當時大里杙老街繁華一時的風
貌,途中也大里杙文化館詳細介紹大里杙老街繁華起落,淳樸風采的景觀定
要細細品味。
「慶源堂內繁華日,大里杙頭不見天,天地會中豪傑聚,福興廟慶慶豐
年」。 這首歌詠大里杙老街昔日風華的詩句,寫實的道出了當年老街的繁華
盛況。 清代曾居台灣第六大街市的大里杙當年便是因水路舟楫運輸發展而起
家,是貨運商品流通的重要轉運點。乾隆十五年由於移民湧至,人口二萬餘
人,與台中附近之犁頭店、四張犛,合稱三大聚落之一。
大里老街中有一顯眼的廟宇,平日香火不斷,主要祭祀『天上聖母』,也就
是人稱的媽祖,福興宮建立於清朝乾隆年間,為大里當時的信仰重心,民國
十四年、四十四年、七十八年經過三次整修,才成為我們目前所見的福興宮
外貌。
七將軍廟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相傳在清朝時,六名巡邏的士兵遭遇原住民
襲擊,而全部殉職,為了紀念他們,當時的居民特建此廟紀念,並且與他們
一起殉職的軍犬合祭,合稱七將軍廟,又稱忠義祠。
福興宮位於大里杙老街內,又鄰大里杙文化館旁,七將軍廟也僅有一條街的
距離,平時人聲鼎沸、流川不息,重現大里杙老街繁華盛況。
早期的屯墾戶落戶於龍船埤沿岸,其後因大里杙溪河道南移,整個聚落重心
方才移至今大里街(大里杙老街),當時大里杙溪有船運之利,碼頭成為商
品流通的主要 出入口,於是福興宮與碼頭間逐漸因為商家雲集而形成一熱鬧
的街肆。當時染坊、客棧、旅店、南北貨、藥品等繁華的景況盛極一時。
大里杙老街
地址:台中市大里區將軍二巷、福興街、福興街三巷、大里街
林家洋樓(慶源堂)
地址:台中市大里區大里街75號
大里福興宮
地址:台中市大里區福興街1號
電話:04-24070828
七將軍廟
地址:台中市大里區新興路26號
電話:04-2406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