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旗津區_旗后砲台-國家二級古蹟1382685146-764179151.gif

DSC_0902.JPG

清同治13年,日軍入侵琅喬(恆春),清廷派沈葆禎來台,除對抗日軍,也派人修築旗後與雄鎮北門兩座砲台。旗後砲台位於旗津區旗后山,為國家二級古蹟,砲臺的入口呈「八」字形,門額題有「威震天南」四字,而門口磚牆上,則有磚砌成的『喜喜』字,象徵傳統吉慶意義,在台灣的砲臺古蹟中,非常少見。

         DSC_0882-COLLAGE.jpg

旗後砲台..北區為操練場,中區為指揮區,南區裝設大砲,厚牆的內側為兵房,兵房上有四座砲座,建材以鐵、水泥及紅磚為主要建材,是一座威力強大的近代西洋式砲台,其砲台所有建築均深具特色。

DSC_0893.JPG

旗津砲台位於高雄市旗津區旗后山、山頂是內政部指定的二級古蹟,建立於清初,現存的砲台完成於清末光緒年間(西元1875年)砲台之規模宏偉,結合中西之建設。

 DSC_0883.JPG DSC_0885.JPG DSC_0886.JPG DSC_0887.JPG DSC_0891.JPG DSC_0894.JPG

    DSC_0889.JPG DSC_0890.JPG DSC_0896.JPG DSC_0898.JPG

光緒21年〈1895年〉因為「割台之役」其軍為劉永福所轄之黑旗軍,與日本軍艦發生激烈砲戰。本砲站台~門額原為「威震天南」是由於割台之役中彈,前二字不幸遭毀損。現經台南市政府修復,

門額字體依據古照先只修復「天南」二字,以存歷史古蹟。

DSC_0897.JPG

穹鬱的2株大樹,及放置門閂的磚架,伺立在大門的左右兩側‧經過歲月的痕跡,依舊茂密蔥鬱的承受風霜,雖然當年的人物已不復存在,但是老榕依舊堅持崗位的屹立在此。

DSC_0899.JPG

從側門而入,穿越過短短的廊,斑駁的牆上還來不及告訴我們之間的故事。一眼望盡了整個〈操練場〉,及一間一間的指揮官休息的小房間,圍繞在廣場的四邊。每一個廂房都有一個紅色木門,及兩個沒有玻璃的小窗,在門跟窗的上方,都有著為依據當時建築技術~為支撐窗門的橫木。

    DSC_0900.JPG DSC_0901.JPG DSC_0903.JPG DSC_0904.JPG 

 DSC_0908.JPG DSC_0909.JPG DSC_0910.JPG DSC_0911.JPG DSC_0913.JPG DSC_0914.JPG

    DSC_0915.JPG DSC_0916.JPG DSC_0917.JPG DSC_0919.JPG

乙未(1895)割台,台灣宣告獨立,打狗港防務由黑旗軍首將劉永福之義子劉成良防守。光緒廿一年十月十三日清晨六時,日本吉野等六艦進攻打狗,劉成良指揮港區三砲台,其兵力有「福」字軍四營、大竹里左軍義勇一營及砲兵二隊。砲戰至下什四時二十分,旗後砲台被日軍砲火擊中,門額半毀,大營、兵房全毀,終告失陷。

DSC_0905.JPG

對於旗後砲台的風雲變色,幟易他人,成為殘基敗礎。文人憑弔後,吁嗟於「頹然四壁繡苔痕」,祗能以詩「心血雖乾亦自嘆」來發洩滿腹苦悶與感傷,旗後砲台懷古之詩作,同一詩題不計其數,茲擇彰化賴和的「旗山廢壘懷古」一首共賞:

 鯨魚跋浪滄溟開,將軍鼓角天上來;
 籐牌子弟貔貅壯,分途扼守南山隈。
 河岳無靈鼓聲死,清師十萬入鹿耳,
 廣武有險不能憑,遂使阮籍器豎子。
 即今杖策一登臨,但見頹垣沒草深;
 昔年虎踞龍蟠地,眼裡荒涼摧我心。
 白日如丸貼水低,山煙海霧莽淒述;
 杜鵑豈有興亡恨,心血雖乾亦自啼。

DSC_0906.JPG

生於安樂時代的我們,很難理解與瞭解戰亂時代時的人、事、物。當年旗後砲台是個保家衛國的軍事重地;曾經塞滿了彈藥和士兵的小房間,如今已空蕩蕩的了;曾經載有大砲的砲座,經過的多少時間和風雨的摧殘仍然存在。

DSC_0918.JPG

高雄市~旗津區_旗后砲台-國家二級古蹟

地址:高雄市旗津區旗後山頂

                            1399303577-412499091_s[1].jpg 

arrow
arrow

    怪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