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市~北屯區.積善樓(市定古蹟)
創建於日治時期明治31年(西元1898年),賴氏祖先長榮公由頭張遷居於今之二分埔,建有二合院,原三合院之門樓係以土埆建築,不很顯眼,日治時期大正13年(西元1924年)崇仁公依唐山地理師建議,另建新門樓於舊門樓之南,謂此後家業能飛黃騰達,新門樓取名積善樓,有勉勵後後世子孫行善助人之意。
積善樓係從唐山聘請名家設計建造,所費不貲,其結構堅實歷經數十年仍屹立不搖,可見當初設計建造之用心,其樑柱木料採用福州杉木,燕尾式之屋簷使用筒仔瓦及垂簾瓦,塑有花草,裝有鏡片,雕樑畫棟,美不勝收,門樓後當有五株高齡榕樹,盤根錯節,濃蔭蔽天,靜座於此,令人心曠神怡,而發思古之幽情。
寓積善之家有餘慶之意..積善樓創建於西元1924年,原為土造三合院之門樓,依唐山地理師建議,另建新門樓於舊門樓之南,西元1927年(昭和2)落成。為祈求家業能飛黃騰達,以及寓積善之家有餘慶之意,取名為「積善樓」。1999年11月公告指定為市定古蹟。
積善樓格局為三間起中港間再建一層「太子樓」,而左右小港間僅是一層樓的門樓建築。建築工法則是以「清水磚」磚砌,屋頂為歇山翹脊頂,整間門樓的建築材料大多是在民國14年以磚和混泥土,木料方面只是支撐屋頂,加以牆面出櫸支撐屋檐的斗拱架構。而牆身是屬於「承重牆」式的建築。
另位於積善樓後方的五株老榕樹,其中以正對三級古蹟「積善樓」的那株樹齡最久,約一百二十年左右,樹圍六點七公尺,另有四株老榕樹,樹齡較年輕,約七十至八十年左右。
休閒、談天、聚會的好場所..在民國68年台中市辦理第四期市地重劃,積善樓被列為抵費地,故積善樓存廢成為當地熱門話題,所幸經由地方人士費心奔走,這裡才得以被保留。
另在民國81年時,平田里父老有感於社區內並無一休憩處,可供長者聚會休憩聊天運動之場所,因此,積極向市府申請補助,並向地方人士募款,整修後目前已為平田里松柏育樂協會辦公室提供里民一個休閒、談天、聚會的好場所。
中市~北屯區.積善樓(市定古蹟)
地址:台中市北屯區興安路一段163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