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新社區大南里昔稱大湳,又有「大湳堀」之稱,該地因經常水洩不通至食水嵙溪,形成一個「大湳」而得名,後來經整山治水,將湳田變為良畝,故將「大湳」改為「大南」;水頭位於大湳的南邊,由於是水源聚集之溝渠最先流經的聚落,故稱之「水頭」。
位於大南里中和街二段水頭巷老樟樹,就是當地所稱的水頭老樟樹,樹齡估預有500年,胸徑3.5公尺,胸圍10.8公尺,樹高約18公尺。居民在樹下供奉水頭土地公,為水頭庄居民重要的信仰聚集地點。
水頭巷的伯公,是一座最簡單的土地公廟,只用三塊石頭砌成,也無神像,雖然如此,在當地居民心中,仍然是他們的守護神;為台中市政府列管的珍貴老樹之一,難得的是此株樟樹仍生意盎然,枝幹健康,而且高聳天際,從遠處即可發現它的英姿。
據說當年伯公的舊址是在廖家祖墳旁,後來因擴建房子,才將土地公遷建於水頭500年的古樟樹前,此土地公廟是以形象石頭供奉的,尚無土地公之神像,但風水極佳,更是廖家的精神支柱。
後來每年的土地公生日,廖家子孫更邀集村中親朋好友一起到土地公前廣場,辦理熱鬧異常的吃福,讓鄰近里民一起來為伯公慶生。
在一間沒有土地公的土地公廟與老樟樹下,「水頭聚落這個地方幾乎都是廖姓的人家住的。大約在18世紀中移居水頭,早期跟平埔族人租地開墾,因為在食水嵙溪的源頭,所以稱為『水頭聚落』。」
新社有著兩株百年老樟樹,一棵在水頭,一棵在水尾,兩棵老樟樹樹齡據推測均在百年以上,枝葉茂密,綠葉成蔭,聳立在相鄰間,是為鄉里居民們崇敬的對象,樟樹之下,茂密的樹葉位居民擋光遮陽,更是居民們休息乘涼的好地方。
老樟樹(水頭神木)
地址:台中市新社區中和街二段水頭巷49號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