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板橋區.板橋林家花園(林本源園邸)
林本源園邸..位於新北市板橋區,為板橋林本源家族興建的房舍,是目前臺灣僅存最完整的園林建築。該居可追溯至1847年,當時為林本源家族北上屯租的租館,後經林國華、林國芳兩兄弟擴建,成為林本源家族之居所。
1977年,林本源家族將庭園部分捐給當時的臺北縣政府(即今新北市政府),並於1982年開放大眾參觀。目前林本源園邸由文化部、內政部、觀光局以及新北市政府共同負責保護與整修的工作,並為園林類二級國家古蹟。
林本源園邸總面積約6054坪,可分成「園」和「邸」兩個部分:園又被稱作「板橋林家花園」,指的是住屋之外的庭園部分,其中包含來青閣、月波水榭、定靜堂等多處房舍與人造山水;邸指的是林本源家族居住處,即庭園西側的三落大厝。目前三落大厝仍屬於「林氏祭祀公會」,需專人帶領才能入內導覽。
1851年,林本源家族遷居至板橋2,並於同年興建三落大厝以作為家族居所。這時由於漳州人與泉州人對峙,擁有龐大財力的林本源家族自然成為當地漳州人的主要領袖,而三落大厝也成為當時漳州人的主要指揮所,因此該厝不但在建築時加上諸多防禦設計,平日亦有數百壯丁在此戒備,並維持至日治時期初期。
1949年後,林家花園被林家主人借給國民政府,暫時安置無處容身的外省人軍民,園林被民眾自行增建的違建佔據,1986年底才完成重建。
古時候的豪門富商,為了追求居住的生活享受,或是希望利用精緻的園林建築來招待官家或生意往來的巨賈,往往不惜鉅資,興建精緻優美的園林庭園。但是由於天災或戰亂,以及時代的遞移,這些中國式園林庭園現在多已殘破不堪,有的早已消失,僅存於文人筆墨或歷史紀錄之中。
何其有幸的是,板橋的林本源園邸,從民國三十八年後屢遭破壞而日益傾頹,歷經多位文物專家根據考據,多次整飭修建,現在恢復了昔日的部分舊貌。板橋林本源園邸可以說是先人所遺留下來的珍貴歷史遺產,是一座認識臺灣歷史與傳統建築的寶庫。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林本源園邸特別為讀者細說林本源園邸歷史與景點導賞,主要目的是為讀者拜訪林本源園邸時,提供輔助性的人文情報,企盼能對園邸有基礎的認識,對古蹟產生敬重的態度,並在實地參觀園邸時,更能仔細觀察、細心體會古蹟之美。
臺灣南北各地都有建築優美的園林,其中以臺南吳園、新竹北郭園、板橋林本源園邸、霧峰萊園最為有名,並稱「臺灣四大名園」。
清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將臺灣割讓日本,板橋林家為避難,林維源等人遷入內地,從此未再返台,僅令彭壽、祖壽回台管理家產。日治初期,在日本管理下一切如舊,但是後期園邸已開始遭受破壞。林本源園邸的興建時間,到目前並沒有考據出一個最精確的證據。一般來說,林本源園邸是隨著林家主厝興建而陸續完工的。興建時間,根據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的報告指出,約在光緒初年,於光緒14年增修,至光緒19年全部完工。
林本源園邸的設計者究竟為何人呢?由於中國式傳統建築的工匠鮮少有人以大名流傳後世,但是傳統建築的概念、設計、施工大多由下列四組人士貢獻:1.主人;2.文人墨客;3.風水先生;4.建造工匠。至於修園所花費的金額,自然不在少數。根據多位專家的考證,林本源園邸的興建費用,至少有30萬兩,有學者更大膽推估為50萬兩。這是相當驚人的一筆金錢。
林家第三代的林維源、林維讓承繼了前兩代的開展,在短短三代之內成為臺灣的鉅富,林維源並且在清法戰爭後,大力協助臺灣巡撫劉銘傳進行番界的拓殖、地方實業的推廣與撫墾制度的推行。今日遊客所暢遊的林本源園邸,也是在這一代的經營下成長至顛峰。
時至今日,古蹟保存的觀念及原則有更進一步的發展,除了建築本體價值之外,特別強調整合性保存的重要,對於歷史的斷代問題更具包容力;儘管如此,林家花園的保存與修復經驗,在臺灣的古蹟保存運動的意義上有其一定的地位。
由入口進來是可觀賞風景的觀稼樓,緊接著是三落大厝及方亭以及書庫汲古書屋,再往前走有讀書觀戲的方鑑齋,可遠眺景色的來青閣,再往前走幾步有橫虹臥月和可觀賞花木的香玉簃,再往前走有賞月的月波水榭及可宴客的定靜堂,最後在出口外有榕蔭大池。
西元1982年底,花園的修復工程開始,經歷4年終告修復完成。修復經費共計動支新台幣1億5643萬3218元,分別由文建會、內政部、交通部觀光局、臺灣省政府及臺北縣政府(新北市政府)共同負擔。一座百年園林逐在社會及政府各部門的集體努力之下,獲致今日保存的成果。
板橋林家花園(林本源園邸)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西門街9號
電話:02-29653061~3
開放時間:每日 09:00 — 17:00。
每週五夜間延長開放至19:00 (為了遊客安全,榕蔭大池夜間暫不開放)
休館時間:每月第一個星期一 (若適逢國定假日照常開放)、農曆除夕、年初一、政府公告之天然災害之停止上班日,其他必要之休館日將另行公告。
門票資訊:99年1月1日起免費入園參觀。
http://www.linfamily.ntpc.gov.tw/
怪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