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市~神岡區.呂家頂瓦厝
西元1771年詔安秀篆呂氏族人之呂祥省攜眷渡海來臺,至西元1790定居於神岡三角庄,「呂家頂瓦厝」為呂氏渡台在三角仔庄所建宅第,建造年代推測大約在清道光6年西元1826年迄今約有一百八十年左右,是目前已知且尚存的第一代客屬移民建築中較早的案例^^
同治5年西元1866年筱雲山莊落成,族人陸續遷出,頂瓦厝日治時期也曾修建後落屋頂改為水泥瓦,但後期長年無人居住,增、改建較少,致使建築保留較多原鄉地的特質@@
「頂瓦厝」在風水地理上,有「鼎底窟」(即鍋底穴之意)的風水寶地,,屋宅坐向為坐北朝南,但略偏東南五度,地勢前低後高,又背山面水,在客家民間風水觀念中,家宅地勢前低後高是典型的擇地原則^@
因其代表步步高升,「背山」代表可以為家宅「藏風」,「面水」代表可以「聚氣」,所謂「藏風」表示風水寶地蘊含興旺生氣,「聚氣」則表示水能生財為家宅匯聚財氣@^
而其屋頂瓦採用黑瓦,是目前臺灣少數第一代客家移民根據漳州詔安原鄉家宅型態建造的中型傳統民居建築^_^
921地震後呂家頂瓦厝牆體裂損、倒塌,屋瓦掀除損毀嚴重,由當時臺中縣文化局緊急搭設帆布棚架保護,並輔導業主申請震災修復補助,獲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核定全額補助經費進行修復工程~_~
前臺中縣政府於93年4月13日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93年12月22日公告指定為縣定古蹟,99年12月25日臺中縣市合併後改為直轄市定古蹟^__^
頂瓦厝平面格局,為二進雙護龍格局的四合院,其形貌結構等,與呂家祖籍詔安秀篆原鄉的祖厝極為接近,僅規模略為縮小。大木構架:採透雕束仔及以斗承楹作法,呈現潮州木構特質,大廳未設燈樑,亦屬客籍作法。
呂家頂瓦厝的裝飾,計有石雕、木雕、磚雕、剪黏及泥塑、書法等,其中石雕、木雕作品的作工,線條細膩流暢,雕工的手法也十分精細,而能凸顯纖細之美。前落正面必身之泥塑作品,以仿磚雕方式呈現,風格古樸且優雅,具有極高藝術價值
神岡「頂瓦厝」四合院的外觀,清秀樸拙,古色古香,門廳右邊泥塑仿磚雕立面,及卍字不斷的牆面裝飾..至於門屋門楣上,還掛有原版木雕的「詩禮」與「傳家」門印,也隱含著對後代子孫努力讀書爭取科舉功名的期望~_^
頂瓦厝大門正前方,目前有一道寬約兩公尺,由左向右蜿蜒的護宅河,水流緩緩從屋宅前方流過。一般傳統民居多數在屋宅的正前方以人工挖掘俗稱之魚池(又稱半月池、風水池)作為風水及生活上的建築配置^^
呂家頂瓦厝卻以護宅河代替傳統之魚池護衛著屋宅,四合院門前獨特的護宅河,蜿蜒如玉帶環抱,也成為頂瓦厝與眾不同的特殊建構~^~
建築之地理位置處於社皮、南門二灌溉線之中央,水由社皮支線流入,由北向南流再於門樓前轉彎向西南流出,宛如玉帶水環抱,而區位屬三角仔通往社口要道,為領袖地方者所居之中樞要地,也符合呂式一族在地方之地位象徵。
此外,頂瓦厝門屋步口兩側牆面的下方,尚保留有左右兩邊早期預於防禦外敵侵犯的完整槍眼銃孔,雖然現在的頂瓦厝周邊作為屋宅自我防禦的刺竹林呈現散落狀,可是,在早期,傳統民居的防禦系統普遍在建屋時,屋主即將之規劃在建築範圍之內,頂瓦厝亦然。
目前呂家頂瓦厝是臺灣中部地區極少數第一代客家移民仿造原鄉建築的實例,頂瓦厝的建造期間比現在同樣屬於古蹟的潭子摘星山莊、神岡筱雲山莊與神岡社口大夫第林宅等都早若干年,對於文史界從事地方家族發展、早期移民開墾過程、臺灣傳統民宅發展歷史等之研究探訪比較,都具有實質意義與價值。
早期傳統民宅建築之形式,係取決於匠師及屋主對原居故鄉之印象,至家族穩固發展後影響力則來自匠師,頂瓦厝主要建造匠師應為潮州系,因而宅第有諸多潮州建築特徵。
由於建築年代久遠並將指定古蹟保存,修復工程以原貌保存為原則,無法考證之圖文則不臆測或添加,舊構件儘量留存使用,藉以維護其文化資產價值並確保古蹟歷史的真實性。
由於建築毀損嚴重,除第一進屋頂已掀除,護龍土埆牆大部分皆裂損或倒塌,因此修復工程土埆牆面多數以舊料重新疊砌,而木構架保留可用材以抽換方式進行,如門廳、後落步簷口之木構架等,石雕則多為舊料,僅第一進門枕石新作。
神岡呂家頂瓦厝
地 址:臺中市神岡區三角里中興路30巷32號
開放時間:因古蹟屬私人民宅,如欲參觀請於3天前向臺中市文化資產管理中心預約
電話:04-22290280
怪怪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