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市~豐原區.葫蘆墩遺址(墩身、墩腳) 1378168338-2910095982[1].gif134[1].gif

DSC_0278.JPG

豐原舊名古稱「葫蘆墩」,而葫蘆墩名字由來是早期豐原市區內有三座大甲溪沖積而成的大土堆,外型貌似葫蘆而命名,因市區中有三座土墩因而得名。土墩分成墩頭、墩身、墩腳三段。

       PhotoGrid_1467441659754.jpg

墩頭在南陽里,由於道路的闢建,因此已被鏟平;墩身在聚星觀後方,墩上種植了綠樹,形成了一座小公園;墩腳在大街尾福德祠後方,目前僅剩直徑10公尺、高2公尺的小土丘作為遺跡。

DSC_0289.JPG

市政府將墩腳旁的老式建築拆除後,便著手進行葫蘆墩遺跡的重建及整理,經過數個月後,目前已將葫蘆墩遺址改建為休憩空間,除了提供地方居民休閒空間外,也讓在地民眾瞭解舊地名「葫蘆墩」的由來。

DSC_0268.JPG

在墩腳前的土地公旁,也存放一對來自豐原神社(現為南陽國小)的狛犬以及四座石燈籠,日式狛犬與台灣廟宇文化中的石獅有異曲同工之妙,皆為看守神社之用,所以狛犬也有唐獅子的稱號。

   DSC_0252.JPG DSC_0232.JPG DSC_0233.JPG DSC_0236.JPG 

DSC_0237.JPG DSC_0238.JPG DSC_0239.JPG DSC_0240.JPG DSC_0241.JPG DSC_0242.JPG 

   DSC_0244.JPG DSC_0246.JPG DSC_0249.JPG DSC_0251.JPG

      DSC_0243.JPG DSC_0254.JPG DSC_0255.JPG DSC_0258.JPG DSC_0265.JPG

葫蘆墩墩腳位置:豐原區中正路281巷5號大街尾福德祠後方,廟旁則是青草店擺攤的地方。

DSC_0247.JPG

葫蘆社區位於台中市豐原區中心。豐原舊稱「葫蘆墩」以柴乾、米白、美人多俗稱:葫蘆墩三寶。台灣通史卷五「疆域志」記載隋大業六年,用兵葫蘆墩,即是歷史記載之始。

         PhotoGrid_1467442199070.jpg

墩身在聚星觀後方,墩上種植了綠樹,形成了一座小公園..聚星觀: 興建於日治時期, 是當地的百姓公廟, 由當地士紳張麗俊命名為聚星觀。 墩身(西側): 墩身高度大約兩樓高, 前面是土地公廟, 後方是地藏寺。

DSC_0307.JPG

清代巡撫劉銘傳巡視葫蘆墩,看到土地肥沃、水質佳、物產豐富,為富庶之地,命名「富春鄉」又有小蘇州之譽。日治台後,日人看到葫蘆墩米,既白又好吃,頗獲天皇所喜愛,稱為台灣第一米倉,名聞國內外。

DSC_0302.JPG

台中市豐原區中正路二七七巷道路狹窄,聚集許多五十年以上老舊攤舖,縣市合併後市府編列超過二千萬元經費,協助巷內置四十戶攤舖搬遷,並將此處改建為公園,由民眾票選命名為「墩腳綠園」。

DSC_0273.JPG DSC_0262.JPG DSC_0266.JPG DSC_0270.JPG DSC_0271.JPG DSC_0272.JPG 

   DSC_0274.JPG DSC_0275.JPG DSC_0277.JPG DSC_0283.JPG 

DSC_0292.JPG DSC_0294.JPG DSC_0295.JPG DSC_0296.JPG DSC_0297.JPG DSC_0298.JPG 

   DSC_0299.JPG DSC_0304.JPG DSC_0308.JPG DSC_0309.JPG

中正路二七七巷位在豐原區第一零售市場旁,緊鄰葫蘆墩遺址及廟東復興商圈,民國四十六年配合政府政策,收容八二三金門砲戰撤退來台的四十戶居民,作為住宅及設攤使用,多年來已破舊沒落,在居民同意下改建為公園,成為台中市第四十四座新闢公園綠地。

DSC_0290.JPG

下次有機會來到豐原不妨到此走走!

DSC_0276.JPG

中市~豐原區.葫蘆墩遺址(墩身、墩腳)

 

墩頭在南陽里..圓環東路vs路南陽路(已被鏟平)

墩身在聚星觀後方(自立街132號)

墩腳在大街尾福德祠後方(中正路277巷)

                                            1399303577-412499091_s[1].jpg怪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怪哥 的頭像
    怪哥

    吃營養健康食物..為身體健康加油~天天開心快樂~幸福美好人生

    怪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18) 人氣()